宿於民宿西餐廳

歸隱田園,現代人向往的生活

城市生活的高速運轉經常讓人透不過氣來,讓人對歸隱田園的緩慢生活心生向往。人本就來自於自然,親近自然、追求本真,就像深植在DNA裏的記憶,總是呼喚著我們回到山水田園的懷抱裏。然而城市生活的優勢是不言自明的,說走就走不是人人可以享有的奢侈,這也是近年來田園旅遊與鄉野民宿發展迅速的原因,短暫的抽離追尋詩與遠方,能為日復壹日的凡塵勞瑣提供修復的養分與再出發的勇氣。

融合於村舍之間的旅宿建築

樹影之中的建築主立面

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

上海周邊有許多江南水鄉農村,位於上海浦東川沙鎮的連民村就是其中之壹。連民村坐落於上海後花園川沙新鎮西南端,村內河道交織、稻田成片,稻田、河道、花海、村落,組成了壹座生態宜居的自然村莊。2016年開始,連民村響應鄉村振興的戰略號召,聚焦於特色旅宿產業,逐步成為上海周邊的特色鄉村旅遊目的地,與上海市中心的近距離更成為它的優勢。

特色旅宿建築成為農村的壹道風景

針灸式的鄉建設手法

有別於許多政府主導的鄉村建設重投入模式,連民村的鄉村振興建設發展,除了政府在基礎建設上的投入,也有許多來自民間的參與的民宿開發,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與資源稟賦向發展休閑旅遊型鄉村轉變。在改造手法上,采取是針灸式的介入,由政府與民間共同打造連民村民宿品牌-宿於民宿,由宿於民宿搭建盤活連民村資源的平臺,重新組織水域風景、特色農業、閑置民宅、廢棄建築以及村民勞動力,形成壹個村落型的田園宿遊目的地。本次設計宿於西餐廳便是水岸街角的閑置建築再利用,與民宿咖啡廳、小鎮會客廳共同形塑鄉村旅遊服務核心區。

藉由閑置建築再利用打造鄉村旅遊服務核心區

現代田園的白墻黛瓦

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壹直是東方文人心中最富詩意的山水田園風景。然而近數十年來基於對西方現代生活的想望,許多的農民在改造自己房舍的時候,舍棄傳統素樸的白墻黛瓦,選擇歐式洋樓的形式,因而造就上海近郊農村東西方建築語匯雜陳混亂的樣貌。連民村,作為壹個村落型的田園宿遊目的地,為了呈現其整體和諧的風貌,在建築風格上需要進行整體控制。我們希望改造後建築在滿足現代生活機能的同時,能重新尋回屬於東方田園的詩意,以白墻黛瓦為基調,借由材料、色彩、建築語言的重新梳理,打造屬於當代海派文化的田園景觀,也借由點狀的改善延伸到線與面狀,乃至與整個小鎮的逐步轉變。本次的西餐廳改造以及周邊陸續改造完成的旅宿設施都以這樣的整體風格進行設計。

文人筆下充滿詩意的江南風景

建築改造前後的對比

新舊融合的建築改造

宿於民宿西餐廳位於民宿主樓旁,原為壹棟兩層樓的雙坡頂農民房,改造後定位為服務整個旅宿集群的田園西餐廳。建築設計呼應周邊環境,以白墻、黛瓦、坡屋頂為基本語言,利用形體的錯落變化與開窗比例的調整,打造其作為旅宿建築的立面形象與空間特色。

在改造設計手法上,首先,在建築現有形體的基礎上,我們改變了屋頂與山墻形式,利用坡屋頂的錯落增加立面的變化與空間的豐富性;其次,我們設置了了外掛的樓梯,為二樓空間創造了獨立的出入口與特色的到達體驗;而後,依據不同空間機能對建築立面進行分割,使立面和諧且富於變化。

空間設計上,我們在面向大片綠地的西側布置大面積的玻璃窗,通透明亮的壹層空間成為往來村鎮遊客視線的焦點,大面綠地也為西餐廳提供了優美的視野。由於整個民宿建築面積有限,我們在東側的內庭院布置了戶外座椅與吧臺,廚房可同時服務室內與庭院用餐區。天氣好的時候,室內外結合使用,打造盡享田園風光的就餐體驗。

延伸到戶外的庭院用餐區

半戶外的樓梯

回歸質樸的棲居雅集

為了傳達田園生活樸實的質感,在材料上,以仿古磚地板、淺色水泥質感塗料為基調,搭配原木家具、藤編燈具與器物。低調的陳設讓戶外田園景觀成為視覺的焦點,更能體驗歸園田居的喜悅美好。

壹樓公共區

二樓空間可靈活作為包房與客房使用

戶外觀景樓梯

平面圖

項目名稱:宿於民宿西餐廳

項目位置:上海浦東新區川沙鎮連民村

設計面積:建築172㎡,景觀 210㎡

設計日期: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

工程日期:2022年7月至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