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兒童學校教育的首發站,也是童年時光交誼的主要場所。這階段的兒童主要藉由遊戲過程及環境感知來學習,因此在設計上,我們希望創造的是引導兒童主動學習的場域,透過空間布局幫助遊戲與學習靈活的結合,打造壹個能夠啟發孩子主動探索、發現、交流的園地。
今天是六壹兒童節,讓我們來回顧形非建築的幼兒空間設計項目,看看哪些是孩子們喜愛的學玩空間。
沈陽更新幼兒園
北方冬季時段漫長且氣候嚴寒,室外活動條件不佳,室內的活動場地相對重要。因此在這個項目的設計上,我們希望在有限的空間裏盡可能創造室內活動場地。延續建築“山”的形態作為設計語言,以“屋中屋”為概念,利用層高變化打造復層平臺增加活動範圍,孩童可在高高低低平臺之中穿梭,也能以不同高度的視角觀察環境。
在設計手法上,我們利用壹樓入口大廳兩層挑高斜屋頂空間的豐富性,在大廳植入了壹個遊戲木屋,融入了滑梯、海洋球池、攀巖等設施,打造壹個遊戲樂園,讓孩童進入學校的第壹刻便感受到校園的歡樂與活力,降低他們對陌生領域的抗拒感。
大廳的屋中屋是由遊戲小屋、攀爬小屋、童話小屋、閱讀小屋與所組成,利用大廳挑高的空間尺度,創造多元而層次豐富的兒童遊玩學習空間。各個空間的有序串聯,讓孩童們在不同房子之間樂此不疲的穿梭,在上下來回之間發現不同的驚喜。
多功能小禮堂位於大廳及戶外遊戲場之間,除了提供幼兒園集會、表演使用外,亦可當作大廳功能的延伸,用以接待幼兒家長。平時小禮堂兼用形體課教學,也可以作為學生體育活動場地與戶外活動場地互補呼應。冬天下雪的時候,原木地板的大空間便是孩子們舒適的室內活動場所。
青浦世幼托班分部
幼兒園是孩子成長學習的場所。對孩子而言,壹切事物都是新奇、未知的,環境本身就是壹個認識世界的媒介。因而我們希望能為孩子創造壹個“自由”的環境,壹個孩子們能主動探索、開心玩耍、發現驚喜的空間。這個項目,我們以“自由場域”為概念,打造自由的空間形態,以自由非幾何的弧線與圓角為元素,從空間的形式、墻體的布置、立面與家具的造型到戶外景觀花池與鋪地的設計都貫穿這樣的概念。
大廳的設計上,曲線的接待臺與主題背景墻是空間的焦點。整體墻面及天花設計以自由曲線與圓角為的語言,主題背景墻、展示墻、座椅、洗手臺等不同屬性元素在同壹種形式語言下各具特色又顯得和諧。
遊戲活動區以滑梯、坡道與階梯組合的為核心,滑梯的趣味性讓孩子樂此不疲之外,也能增強寶寶的肢體協調能力。感統空間的多種遊戲器材組合,能讓孩子在遊戲的情景下鍛煉發展各種肢體功能。
庭院中,我們留設了壹半以上的用地作為體能活動區,讓孩子能無拘無束的盡情活動奔跑。鋪地設計延續整體設計自由形態概念,線條生動活潑,同時又貼近屬於大自然的有機樣貌。
我們利用地形變化塑造了趣味的遊戲山丘。遊戲山丘是由數個草坡、鼴鼠洞組合而成,高高低低的地形變化加上平衡木與吊橋等設施,成為了孩子山地探險的趣味場所。
基地現場有壹棵高大的香樟,我們把它保留下來,並在香樟四周設置沙水遊戲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沙水有著特殊的喜好,而沙水組合也是訓練孩子肢體能力與想象的良好方式。孩子們在樹下玩沙的同時,也能從樟樹的結果與樹葉的變化之中,體會大自然的季節變換是多麽的美好。
青浦世外幼兒園
體能活動是幼兒園孩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壹個環節,空間設計上應該保留大量的空地讓孩子自由的活動。在這個項目的景觀設計上,我們保留了大片的“空地”不設置構築物,讓孩子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去奔跑、跳躍、休憩、團體活動;利用橡膠地板圖案創造活潑的氛圍,局部的地面線條圖案也能引導孩子進行小規模的團體遊戲。
中庭壹角的樹屋是幼兒園戶外環境的壹個亮點,透過小屋、平臺、與樹的結合所創造的活動空間讓孩子能親近樹木、與自然同樂,四棟小小樹屋本身也是結合滑梯、攀巖、攀爬網…不同主題的遊戲設施。
校園南側的綠地分為體能運動探險區、森林山洞探索區、沙水池區、生態果園區四個部分。其中森林山洞探索區由數個草坡、洞穴組合而成,洞穴在光線上給孩子黑暗與冒險的感覺,對較大的兒童是個強烈的吸引,可以引領他們去探險與挑戰。
樹屋旁的廊架結合了紫藤的景觀性與廊架攀爬遊戲的教育娛樂功能,在激發孩子的抓握能力及訓練攀爬的方式的同時,季節性的紫藤也讓孩子對花卉、花期有所認識。
方馨幼兒園
設計概念上,為了回應法國學校文化的淵源以及法租界法式建築的風格,我們以印象派的像素概念為出發點,融入當代裝飾藝術,結合鮮明的色彩和豐富的幾何圖形,為整個校園帶來了繽紛活潑的意向,呈現出充滿藝術感的氛圍。
遊戲設施是整個小院子的核心。我們以方形、圓形、三角形為主要幾何元素,運用點、線、面構成的手法,隨機排列搭配跳躍的色彩和元素,制造出繽紛的趣味以及當代藝術的設計感。這些立面造型同時也對應了遊戲設施豐富的功能。
為了最大化兒童活動空間,我們把遊戲設施結合綠化靠墻設置,並將原來雜亂的灌木池改成孩子可以參與栽種的蔬菜香草種植箱。遊戲設施與種植箱後面是壹面可以作為展示功能的防腐木墻面。藝術化的遊戲設施、高低錯落的種植箱與展示功能的實木墻面,形成了特色十足的庭院立面。
青外幼托中心
泡泡本是空氣中普通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五彩斑斕的色彩。每個孩子也如壹滴滴可愛的水珠,等待陽光的雕琢,找到並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彩。因此我們以泡泡作為這個項目景觀設計的概念,利用自由形態的泡泡塑造不同功能分區,打造壹個繽紛多彩的幼兒園地。
由於戶外景觀空間用地有限且大部分屬於消防撲救面,我們在轉角可以利用的地方設計主要的遊戲區域。在校園東南角我們設置了森林遊戲區,將鼴鼠洞、蹦床、獨木橋、搖搖樂等遊戲器械融入草坪;在西南角我們則設計了結合遊戲的小型樹屋,希望能為寶寶打造壹處體現自然的戶外遊戲空間。
空間有限的前提下,我們結合了垂直流線設置了趣味滑梯組合,在二層平臺設置了孩子最愛的沙水空間。整個戶外空間雖然不是集中的大型遊戲場地,卻能讓孩子在各個轉角發現不同的驚喜。
室內空間以遊戲森林為概念,打造屬於小朋友的遊戲森林。整體以森林、樹冠、原木、綠色為設計語言,采用柔和的色調讓孩子們感受到空間帶來的溫暖與安全感,通過抽象化的提取大自然的元素來激發孩子們對自然世界的想象力。
大廳結合遊戲區與開放的感統教室設置。整體空間與遊戲器材的有機結合,為孩子創造了多重的遊戲趣味,讓孩子在這片森林之中盡情的發現成長的快樂與驚喜。
趣味旋轉滑梯,可以增強寶寶的肢體協調能力;眺望平臺,讓孩子可以在不同高視角觀察其他事物,增加孩子對周邊人或事物的觀察了解。感統教室則包含了多重的體育功能:攀爬墻、自由懸掛吊床與秋千等。利用角落空間創造的泡泡球池可以結合數位互動影像裝置,也將成為孩子們喜愛的壹方天地。